close
音樂劇這種製作起來耗時費工燒鈔票的文化活動,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票房血本無歸,多半演上個幾年不是問題。
不過,要是一部戲幾乎連著演了20多年,還被世界各國翻譯成不同語言以便在地演出,那大概就是有其獨到之處了。
"伊莉莎白"是部德語音樂劇,以戲劇化的手法描寫了19世紀時奧匈帝國的皇后伊莉莎白從16歲時與奧地利皇帝訂婚,
一直到她60歲於瑞士日內瓦被暗殺為止的人生故事。
通常這種傳記式的作品最讓我擔心的是劇本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流水帳,
不過,為"伊莉莎白"填詞的編劇─Michael Kunze─很巧妙地綜合了對伊莉莎白一生的嘲諷與同情,
在描寫人性的同時還附帶了一點浪漫化的元素,等到結合了歌舞以後這就變成了一個很容易讓觀眾起共鳴的故事。
可以輕鬆看完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表演。
基於我對德文一竅不通,所以我沒辦法對Michael Kunze所寫的歌詞中的精妙之處做出什麼評論,
不過對於他在劇情上的編排我的確是很滿意的。
而為這部戲譜曲的Sylvester Levay是讓"伊莉莎白"大受歡迎的另一功臣,
原聲帶被我拿來當工作用BGM,聽了大概三個月有。
連後來被我強迫推銷,一邊在電腦上玩接龍一邊不專心觀看表演的地方媽媽我娘親都說這部戲的樂曲電波驚人,
看完以後好幾天腦子裡都還在放。
"伊莉莎白"的故事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 少女時期意外初識死神、結婚生子+婆媳大戰
2. 大女兒病逝+改變處事態度、加冕成為匈牙利皇后
3. 與丈夫漸行漸遠、兒子自殺、結局
這種有點鄉土又不會太鄉土,綜合了家庭劇與世界史的東西簡直太對我胃口。
當時的奧地利是歐洲強權之一,由歷史悠久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關鍵字:近親通婚+保守派),
但隨著民族主義的抬頭、德意志的統一以及俄羅斯的強盛,奧地利當時不僅在外交上到處吃癟,連國內政治都不是很安寧。
硬生生的從奧地利帝國被匈牙利人逼著改名為奧匈帝國,
從此與本來是屬地的匈牙利站在平等的地位上。
伊莉莎白雖然一輩子都拒絕活得像個皇后(除了花錢這方面以外),
但當時動盪的歐洲對她的人生與家人卻也影響深遠。
死神這個角色便是她人生中悲劇的具現化。
而在瑞士刺殺她的義大利人路易吉,魯契尼則負責以嘲諷的口氣做旁白,將這些事件串連起來。
這部戲1992年於維也納首演,一路演到1998年。
然後2003年時重新排過,繼續在維也納演到2005年。
期間歐洲各國各自拿去翻譯在國內演了個過癮(其中包含德國、匈牙利、瑞典、芬蘭以及荷蘭等國)。
亞洲的日本與南韓也不惶多讓,分別在1996和2015年上演在地版。
日本不僅邀請維也納劇組去表演,還自己出了兩個日語版本,
一個是給死神加戲加很多的寶塚劇團,另一個則是走原版路線的東寶劇團版本。
而目前雖然沒有中文版,但德國劇組在2014年有在上海演出,總之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不幸的是,雖然這部戲演了20多年,演員們的錄音CD也出過無數,
卻只在2005年時給維也納重排版出過一個正式錄影。
就我所知德語演出在網路上應該還有1992年原版的彩排側錄(據說是當年女主角的老爸偷拍的XD),
以及2002年時在德國埃森演出的側錄,不過想當然耳的音質畫質都不算上乘.....。
各版本間的曲目有少許差異,有時候歌曲的順序也會調換,不過大意基本上不變。
2005年官方錄影的主要演出卡司如下
:(因為這些人姓名分別要用荷語、匈牙利語、德語發音,恕我不中翻了...因為我不會XD)
伊莉莎白:Maya Hakvoort (這位女中音演伊莉莎白演了很多年,總演出場次超過一千場)
死神:Máté Kamarás (這位大叔現在還在演死神,目前在法蘭克福─柏林─漢堡巡迴中,對他感興趣的請洽樓下那篇專文)
暗殺者路易吉‧魯契尼:Serkan Kaya
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André Bauer
奧地利皇太后蘇菲:Else Ludwig
(我不會在下文評論她的演出,但她的皇太后真是氣勢十足,超棒。)
奧地利皇太子魯道夫:Fritz Schmid
在演出2003-2005維也納重排版之前,
Maya Hakvoort已經接下1992原版伊莉莎白Pia Douwes的棒子,在1994-1998年間都在演這個角色。
所以等到2005年10月錄影時她大概已經演伊莉莎白演到滾瓜爛熟了。
她與Douwes各有各的支持者。
就我看到的02年埃森版錄影來看,Douwes的聲音比較脆,
演出少女時代的伊莉莎白比Hakvoort來的印象深刻。
同時,Douwes也是個很有氣勢的演員,
所以她很符合劇情中段意氣風發的女主角設定(”我只屬於我自己”那首歌最後的高音也非常精彩)。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比較喜歡Hakvoort厚實音色
(且Douwes的聲音一直給我一種鼻音很重的感覺,不知為何……)。
而Hakvoort在情感上的表現不僅在歌聲上很明確,又有官方攝影的加持,
所以在表情我也能看得很清楚的情況下自然也是很佔便宜的。
再加上她是我第一個看到的伊莉莎白,雛鳥效應當然也是很強。
整體來說我覺得她是個演出很穩定妥當的伊莉莎白,
而我也的確很喜歡她的詮釋,故事後半伊莉莎白的沉痛與無力表現得非常好。
有趣的是,02年埃森版的伊莉莎白有比較多的銜接用小細節(內心小劇場之類),
演出上也更像一個不知道該怎麼和成年兒子互動的母親。
而05年維也納版的伊莉莎白則比較無情,更自我中心一些。
單就聲音印象來說,我覺得Douwes和Hakvoort的版本互換會是更合理的安排,
嗓音感覺比較強硬的Douwes用05年的詮釋方式,
而相較之下溫和的Hakvoort則演出02年版那對兒子在想什麼毫無頭緒的媽媽可能比較適合。
(當然這種有點衝突的演出也是很有趣就是了,而且也許更能顯出演員的功力。)
至於演出死神的Máté Kamarás,
雖然我在找DVD來看之前就已經對他身兼搖滾歌手的身分有所耳聞,
但他在序曲一身白衣地從吊橋走下來時,一開口還是嚇了我一跳,
低音慢歌的部分還好,但隨著旋律的上揚,根本就變成徹頭徹尾的搖滾風唱法,
美聲什麼的不用管,吼上去就對了XD。
這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表演方式,
不過身為一個平常總在用搖滾樂提神的觀眾,Kamarás的風格對我來說還真是正中下懷。
相較於不同版本女主角間的些許不同,
他跟原版的死神(1992維也納+2002埃森)Uwe Kröger幾乎可說是完全相反的類型。
02年埃森版的Kröger形象清冷,
非常強調這個角色是伊莉莎白生命中許多事件的負面意義的集合,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Kröger的死神穿個黑長袍還神出鬼沒,除非必要,這個角色與劇中角色甚少肢體接觸,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站得遠遠的冷笑。
Kamarás版的黑西裝死神則完全不同,唱起歌來爆發力很強,幾乎稱得上是活力四射。
以同樣都是站在吊橋上唱”最後一支舞”這首歌為例,
Kröger的死神會站在吊橋最前端睥睨台上眾人,
Kamarás則是在吊橋上靠著當扶手的彈力繩大動作跳躍。
Kamarás的死神很多時候是親自像魁儡師一樣抓著伊莉莎白與皇太子魯道夫甩來甩去,
而且情感上起伏甚大,伊莉莎白帶給他的挫折感在這個版本很明顯,
所以死神本身對伊莉莎白的執著就變得很好理解。
02版的死神多半都很冷靜,像個正常(?)的非人存在(也不會扭來扭去XD),
對我來說反而就略微降低了男女主角間的羈絆強度了。
Uwe Kröger的死神在埃森版錄影裡高音表現得頗穩定,
他能夠在維持嗓音乾淨漂亮的情況下唱完一首歌。
相對的Kamarás在高音的時候有時候會讓我忍不住要替他捏把冷汗(搖滾風是把兩面刃啊),
可是我很喜歡他在低音或慢歌時的表現,根本就是裝備了魅惑+10的道具,
在表達伊莉莎白多麼受到自我了結這選項的誘惑時真是太有說服力了。
但跟新舊版伊莉莎白一樣,新舊版的死神在這方面我也覺得可以互調。
埃森版的死神有好幾幕看起來根本就要成功拿下伊莉莎白這個獵物了,
而05年維也納的死神卻因為伊莉莎白的強勢,
感覺上一直被拒絕,一路吃癟到結局才翻身。就色氣度來看的話結果不是應該相反嗎……?
不過有意思的是,為了表現死亡是於伊莉莎白一家人故事的重點,
05維也納版直接讓Kamarás的死神穿上了洋裝,象徵與魯道夫一同殉情的情婦。
反倒是在整部戲裡死神的性別都很含糊的02年版在服裝上沒有選擇這種直截了當的作法,
讓Kröger一件黑袍穿到底。(好處大概是02年版多了些男主角因為踩到袍子跌倒而產生的軼聞吧XD)
伊莉莎白的暗殺者─路易吉‧魯契尼─是個無政府主義者,
這個角色在02埃森版裡偏向一個單純有點瘋狂的存在,
不過在05維也納版的魯契尼更強調這角色歌詞的嘲諷性,
反而有點旁觀者清的樣子在。
我對嘻笑怒罵的冷眼角色向來很有好感度(因為此類型出產高品質吐槽台詞的機率很高……),
Serkan Kaya的魯契尼舉手投足戲劇性十足,歌聲嘹亮。在合唱場面的煽動性也很好。
即使這是個很多時候是兼差當旁白的人物,但存在感很強,
時不時地提醒著觀眾不要因為伊莉莎白個人的悲劇而忘了她本人也是要為此負上部分責任的事實。
(路易吉似乎是很常見的義大利男人名,
所以應該不只我一個人每次提到這角色都想稱呼他『馬力歐的弟弟路易吉』…吧?)
而飾演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的André Bauer,
我看到的埃森版錄影裡的皇帝也是他,所以在風格上其實滿一致的。
基本上是個氣勢上有點軟,很溫柔的角色。
這個角色放到現代來看大概光用媽寶二字就可以總結,
不過因為他是哈布斯堡王朝倒數第二個皇帝,
在位時間還非常的長,不僅見證了奧地利帝國由盛轉衰的過程
(當然這可能要歸咎於他本人政治手腕的平庸),
20世紀初引發一次世界大戰的奧地利大公暗殺事件受害者更是法蘭茲約瑟夫的繼承人。
伊莉莎白的人生也許因為充滿了謎團而引人入勝,但那幾乎都是個人層面的東西。
真要感受身在一個變動極快的時代中的無力感的話,她老公的一生才是最佳見證。
伊莉莎白感覺像是拒絕去適應她所處的世界,
而法蘭茲約瑟夫則比較像是他試了但周遭人還是對他不滿意。
所以常常Bauer唱著唱著我會覺得皇帝做到這種窩囊地步也是夠慘的了,
我想,能把媽寶演得如此讓人同情,Bauer的演出應該算是很成功了。
皇太子魯道夫的戲份很少,還被拆成童年時期跟成人時期。
但對於描述伊莉莎白逃避責任的態度這點,他的存在不可或缺。
魯道夫是個連維基百科上的檔案照看起來都很憂鬱的皇太子,
所以在戲裡他跟死神的對手戲全是這個角色的重要轉捩點。
魯道夫與死神初次見面是在他備受母親冷落的童年,
死神趁虛而入成為魯道夫的朋友。
這段向來都是由死神跟兒童演員演出,
其實這段怎麼演並不是很重要,
但我單純覺得02年版跟05年版的差異實在太有趣,所以我忍不住寫了。
02年埃森版跟Uwe Kröger搭檔的小王子大概看起來有十一、二歲,
是個肢體動作比較自信的小孩。
而Kröger的死神也一秉風格,與小王子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只發揮話術攏絡人心,
在魯道夫宣稱如果自己願意,也是可以成為英雄的時候還發出一串很賤的笑聲XD。
(我必須承認,Kröger的演出就是這段讓我最印象深刻XD,就像死神突然多了一點人味一樣。)
05年維也納版的魯道夫看起來年紀小了一截,表演自然就生澀些,
不過作為一個受母親忽視的小孩,也許這種有點怯生生的樣子更加適合。
而在這個段落裡,
Kamarás的死神表情友善到即使他下一秒要摸魯道夫的頭誇獎他好乖我都不會訝異,
果然要欺騙不同年紀的小孩子需要的手段是不同的。
而成年魯道夫的部分,因為皇太子與死神合唱的”暗影漸長”是這部戲裡我最喜歡的曲子,
所以我聽過好幾個版本的魯道夫(05年維也納那個劇組就我所知就有三個魯道夫)。
就我手邊兩個不同版本的05維也納版原聲帶來看
(一張是演員到錄音室去錄的選集,一張是製作公司的邪惡陰謀,
把官方DVD的音軌抽出來當全本原聲帶來賣。),
我還是喜歡在錄影中演出的Fritz Schmidt的清亮音色,
聽起來舒服辨識度也高,聲音中傳達出來的情緒動搖也很明確。
可惜他是我聽過的三個魯道夫中最沒人氣的一個,不知道跟他不是傳統小生型的演員是否有關。
05年維也納劇組另一個魯道夫名叫Lukas Perman,錄音室版的卡司CD中收的就是他的版本。
Perman的聲音比較薄一點,也沒那麼亮。
而且不知為何,這張CD裡所有的曲子都演奏得比較慢,
(演員情緒沒那麼high,有時候聽起來幾乎像沒開嗓…..)。
Perman把”暗影漸長”唱得比較弱氣,算是以不同的方法來詮釋魯道夫這個角色的脆弱。
02埃森版的魯道夫是個名叫Jesper Tydén的瑞典演員,
這人其實是03-05維也納劇組的第一個魯道夫,
但我找不到他在這時期的影音,所以只單就他在02埃森版來討論。
跟小個子的Schmidt和清瘦型的Perman不同,Tydén的魯道夫可以說是十分英武,歌聲也非常洪亮。
不過他在我看到的埃森版錄影裡唱的其實是死神的高聲部,
演死神的Kröger反而唱的是皇太子的合音部,
難道Kröger的高音跟Kamarás一樣差不多在40歲左右時報銷嗎?
(讓我納悶的是,合唱版的”暗影漸長”其實是第一幕同名曲子的旋律重現,
Kröger在第一幕唱這首歌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問題,
為什麼在第二幕的時候就不唱了這點讓我想不通。)
2005年十月官方錄製的表演DVD現在還買的到,一個是只有音樂劇本身的雙碟版,
另一個是有附加花絮的三碟版,收錄了演員訪問、製作介紹、還有92-98維也納初演版的許多劇照。
(不幸的是05年重排版的劇照都被印在手冊上了,
不僅DVD裡完全沒半張,解析度還有點讓人哀傷。)
不過奧地利人有點懶惰,雖然DVD本身不分區這點很造福大眾,
但音樂劇不附任何字幕,直接請各地觀眾硬食德文演出。
幕後花絮有字幕,不過只有英文與日文........
十年前DVD發行時對岸有論壇做了中文字幕,
不過因為語氣實在讓我不太習慣,
所以我之前腦袋發熱,交叉參考了我找到的英文全本翻譯,編輯了另一個版本的中文字幕。
字幕時間軸也重新拉過這樣。
有興趣的人請到這裡來下載。
在我沒被砍帳號之前這個連結理論上是永久有效。
以下是原本中文字幕的製作人員名單以及英文版翻譯的資料:
中文by︰Magic Q and Genie
Inspired by︰fujisaka 回音 bright etc.
Specially thanks to: 英國蒼白
以上為對岸論壇伊莉莎白主義的成員 @ elisabethism.com
我拿來參考的英文版歌詞翻譯則來自英國網友OiaHavanah @ OiaHavanah Musicals
最後的最後,附上一張歷年來幾個德語版伊莉莎白的死神與皇太子們,上排是"暗影漸長"的場景,下排是梅耶林殉情事件。
(七張圖花了我兩小時排版也真夠嗆的,現在看看我5年前給Benedict Cumerbatch那篇文章排出來的照片集也真夠粗糙了,
在此對每天都在做這類工作的美編致敬。)
由左至右是1992-98年維也納首演版的死神Uwe Kröger,魯道夫不可考...可能是Andreas Bieber,但沒看到正面實在無法保證
再來是2002埃森版,死神Uwe Kröger,魯道夫Jesper Tydén。
然後是2003-05維也納重排版,死神Máté Kamarás,魯道夫Fritz Schmidt。
第四欄是2011-2014德奧巡迴版,死神Mark Seibert,上排魯道夫是Oliver Arno,下排的魯道夫則是Lukas Perman。
最後是我寫到這邊才赫然發現那張圖是被我放到上排的15年德奧巡迴版梅耶林劇照.......
(但我輸出前沒存檔又不想重做所以就這樣吧囧)
死神Máté Kamarás,魯道夫Thomas Hohler。
大圖點這裡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票房血本無歸,多半演上個幾年不是問題。
不過,要是一部戲幾乎連著演了20多年,還被世界各國翻譯成不同語言以便在地演出,那大概就是有其獨到之處了。
"伊莉莎白"是部德語音樂劇,以戲劇化的手法描寫了19世紀時奧匈帝國的皇后伊莉莎白從16歲時與奧地利皇帝訂婚,
一直到她60歲於瑞士日內瓦被暗殺為止的人生故事。
通常這種傳記式的作品最讓我擔心的是劇本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流水帳,
不過,為"伊莉莎白"填詞的編劇─Michael Kunze─很巧妙地綜合了對伊莉莎白一生的嘲諷與同情,
在描寫人性的同時還附帶了一點浪漫化的元素,等到結合了歌舞以後這就變成了一個很容易讓觀眾起共鳴的故事。
可以輕鬆看完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表演。
基於我對德文一竅不通,所以我沒辦法對Michael Kunze所寫的歌詞中的精妙之處做出什麼評論,
不過對於他在劇情上的編排我的確是很滿意的。
而為這部戲譜曲的Sylvester Levay是讓"伊莉莎白"大受歡迎的另一功臣,
原聲帶被我拿來當工作用BGM,聽了大概三個月有。
連後來被我強迫推銷,一邊在電腦上玩接龍一邊不專心觀看表演的地方媽媽我娘親都說這部戲的樂曲電波驚人,
看完以後好幾天腦子裡都還在放。
"伊莉莎白"的故事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 少女時期意外初識死神、結婚生子+婆媳大戰
2. 大女兒病逝+改變處事態度、加冕成為匈牙利皇后
3. 與丈夫漸行漸遠、兒子自殺、結局
這種有點鄉土又不會太鄉土,綜合了家庭劇與世界史的東西簡直太對我胃口。
當時的奧地利是歐洲強權之一,由歷史悠久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關鍵字:近親通婚+保守派),
但隨著民族主義的抬頭、德意志的統一以及俄羅斯的強盛,奧地利當時不僅在外交上到處吃癟,連國內政治都不是很安寧。
硬生生的從奧地利帝國被匈牙利人逼著改名為奧匈帝國,
從此與本來是屬地的匈牙利站在平等的地位上。
伊莉莎白雖然一輩子都拒絕活得像個皇后(除了花錢這方面以外),
但當時動盪的歐洲對她的人生與家人卻也影響深遠。
死神這個角色便是她人生中悲劇的具現化。
而在瑞士刺殺她的義大利人路易吉,魯契尼則負責以嘲諷的口氣做旁白,將這些事件串連起來。
這部戲1992年於維也納首演,一路演到1998年。
然後2003年時重新排過,繼續在維也納演到2005年。
期間歐洲各國各自拿去翻譯在國內演了個過癮(其中包含德國、匈牙利、瑞典、芬蘭以及荷蘭等國)。
亞洲的日本與南韓也不惶多讓,分別在1996和2015年上演在地版。
日本不僅邀請維也納劇組去表演,還自己出了兩個日語版本,
一個是給死神加戲加很多的寶塚劇團,另一個則是走原版路線的東寶劇團版本。
而目前雖然沒有中文版,但德國劇組在2014年有在上海演出,總之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不幸的是,雖然這部戲演了20多年,演員們的錄音CD也出過無數,
卻只在2005年時給維也納重排版出過一個正式錄影。
就我所知德語演出在網路上應該還有1992年原版的彩排側錄(據說是當年女主角的老爸偷拍的XD),
以及2002年時在德國埃森演出的側錄,不過想當然耳的音質畫質都不算上乘.....。
各版本間的曲目有少許差異,有時候歌曲的順序也會調換,不過大意基本上不變。
2005年官方錄影的主要演出卡司如下
:(因為這些人姓名分別要用荷語、匈牙利語、德語發音,恕我不中翻了...因為我不會XD)
伊莉莎白:Maya Hakvoort (這位女中音演伊莉莎白演了很多年,總演出場次超過一千場)
死神:Máté Kamarás (這位大叔現在還在演死神,目前在法蘭克福─柏林─漢堡巡迴中,對他感興趣的請洽樓下那篇專文)
暗殺者路易吉‧魯契尼:Serkan Kaya
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André Bauer
奧地利皇太后蘇菲:Else Ludwig
(我不會在下文評論她的演出,但她的皇太后真是氣勢十足,超棒。)
奧地利皇太子魯道夫:Fritz Schmid
在演出2003-2005維也納重排版之前,
Maya Hakvoort已經接下1992原版伊莉莎白Pia Douwes的棒子,在1994-1998年間都在演這個角色。
所以等到2005年10月錄影時她大概已經演伊莉莎白演到滾瓜爛熟了。
她與Douwes各有各的支持者。
就我看到的02年埃森版錄影來看,Douwes的聲音比較脆,
演出少女時代的伊莉莎白比Hakvoort來的印象深刻。
同時,Douwes也是個很有氣勢的演員,
所以她很符合劇情中段意氣風發的女主角設定(”我只屬於我自己”那首歌最後的高音也非常精彩)。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比較喜歡Hakvoort厚實音色
(且Douwes的聲音一直給我一種鼻音很重的感覺,不知為何……)。
而Hakvoort在情感上的表現不僅在歌聲上很明確,又有官方攝影的加持,
所以在表情我也能看得很清楚的情況下自然也是很佔便宜的。
再加上她是我第一個看到的伊莉莎白,雛鳥效應當然也是很強。
整體來說我覺得她是個演出很穩定妥當的伊莉莎白,
而我也的確很喜歡她的詮釋,故事後半伊莉莎白的沉痛與無力表現得非常好。
有趣的是,02年埃森版的伊莉莎白有比較多的銜接用小細節(內心小劇場之類),
演出上也更像一個不知道該怎麼和成年兒子互動的母親。
而05年維也納版的伊莉莎白則比較無情,更自我中心一些。
單就聲音印象來說,我覺得Douwes和Hakvoort的版本互換會是更合理的安排,
嗓音感覺比較強硬的Douwes用05年的詮釋方式,
而相較之下溫和的Hakvoort則演出02年版那對兒子在想什麼毫無頭緒的媽媽可能比較適合。
(當然這種有點衝突的演出也是很有趣就是了,而且也許更能顯出演員的功力。)
至於演出死神的Máté Kamarás,
雖然我在找DVD來看之前就已經對他身兼搖滾歌手的身分有所耳聞,
但他在序曲一身白衣地從吊橋走下來時,一開口還是嚇了我一跳,
低音慢歌的部分還好,但隨著旋律的上揚,根本就變成徹頭徹尾的搖滾風唱法,
美聲什麼的不用管,吼上去就對了XD。
這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表演方式,
不過身為一個平常總在用搖滾樂提神的觀眾,Kamarás的風格對我來說還真是正中下懷。
相較於不同版本女主角間的些許不同,
他跟原版的死神(1992維也納+2002埃森)Uwe Kröger幾乎可說是完全相反的類型。
02年埃森版的Kröger形象清冷,
非常強調這個角色是伊莉莎白生命中許多事件的負面意義的集合,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Kröger的死神穿個黑長袍還神出鬼沒,除非必要,這個角色與劇中角色甚少肢體接觸,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站得遠遠的冷笑。
Kamarás版的黑西裝死神則完全不同,唱起歌來爆發力很強,幾乎稱得上是活力四射。
以同樣都是站在吊橋上唱”最後一支舞”這首歌為例,
Kröger的死神會站在吊橋最前端睥睨台上眾人,
Kamarás則是在吊橋上靠著當扶手的彈力繩大動作跳躍。
Kamarás的死神很多時候是親自像魁儡師一樣抓著伊莉莎白與皇太子魯道夫甩來甩去,
而且情感上起伏甚大,伊莉莎白帶給他的挫折感在這個版本很明顯,
所以死神本身對伊莉莎白的執著就變得很好理解。
02版的死神多半都很冷靜,像個正常(?)的非人存在(也不會扭來扭去XD),
對我來說反而就略微降低了男女主角間的羈絆強度了。
Uwe Kröger的死神在埃森版錄影裡高音表現得頗穩定,
他能夠在維持嗓音乾淨漂亮的情況下唱完一首歌。
相對的Kamarás在高音的時候有時候會讓我忍不住要替他捏把冷汗(搖滾風是把兩面刃啊),
可是我很喜歡他在低音或慢歌時的表現,根本就是裝備了魅惑+10的道具,
在表達伊莉莎白多麼受到自我了結這選項的誘惑時真是太有說服力了。
但跟新舊版伊莉莎白一樣,新舊版的死神在這方面我也覺得可以互調。
埃森版的死神有好幾幕看起來根本就要成功拿下伊莉莎白這個獵物了,
而05年維也納的死神卻因為伊莉莎白的強勢,
感覺上一直被拒絕,一路吃癟到結局才翻身。就色氣度來看的話結果不是應該相反嗎……?
不過有意思的是,為了表現死亡是於伊莉莎白一家人故事的重點,
05維也納版直接讓Kamarás的死神穿上了洋裝,象徵與魯道夫一同殉情的情婦。
反倒是在整部戲裡死神的性別都很含糊的02年版在服裝上沒有選擇這種直截了當的作法,
讓Kröger一件黑袍穿到底。(好處大概是02年版多了些男主角因為踩到袍子跌倒而產生的軼聞吧XD)
伊莉莎白的暗殺者─路易吉‧魯契尼─是個無政府主義者,
這個角色在02埃森版裡偏向一個單純有點瘋狂的存在,
不過在05維也納版的魯契尼更強調這角色歌詞的嘲諷性,
反而有點旁觀者清的樣子在。
我對嘻笑怒罵的冷眼角色向來很有好感度(因為此類型出產高品質吐槽台詞的機率很高……),
Serkan Kaya的魯契尼舉手投足戲劇性十足,歌聲嘹亮。在合唱場面的煽動性也很好。
即使這是個很多時候是兼差當旁白的人物,但存在感很強,
時不時地提醒著觀眾不要因為伊莉莎白個人的悲劇而忘了她本人也是要為此負上部分責任的事實。
(路易吉似乎是很常見的義大利男人名,
所以應該不只我一個人每次提到這角色都想稱呼他『馬力歐的弟弟路易吉』…吧?)
而飾演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的André Bauer,
我看到的埃森版錄影裡的皇帝也是他,所以在風格上其實滿一致的。
基本上是個氣勢上有點軟,很溫柔的角色。
這個角色放到現代來看大概光用媽寶二字就可以總結,
不過因為他是哈布斯堡王朝倒數第二個皇帝,
在位時間還非常的長,不僅見證了奧地利帝國由盛轉衰的過程
(當然這可能要歸咎於他本人政治手腕的平庸),
20世紀初引發一次世界大戰的奧地利大公暗殺事件受害者更是法蘭茲約瑟夫的繼承人。
伊莉莎白的人生也許因為充滿了謎團而引人入勝,但那幾乎都是個人層面的東西。
真要感受身在一個變動極快的時代中的無力感的話,她老公的一生才是最佳見證。
伊莉莎白感覺像是拒絕去適應她所處的世界,
而法蘭茲約瑟夫則比較像是他試了但周遭人還是對他不滿意。
所以常常Bauer唱著唱著我會覺得皇帝做到這種窩囊地步也是夠慘的了,
我想,能把媽寶演得如此讓人同情,Bauer的演出應該算是很成功了。
皇太子魯道夫的戲份很少,還被拆成童年時期跟成人時期。
但對於描述伊莉莎白逃避責任的態度這點,他的存在不可或缺。
魯道夫是個連維基百科上的檔案照看起來都很憂鬱的皇太子,
所以在戲裡他跟死神的對手戲全是這個角色的重要轉捩點。
魯道夫與死神初次見面是在他備受母親冷落的童年,
死神趁虛而入成為魯道夫的朋友。
這段向來都是由死神跟兒童演員演出,
其實這段怎麼演並不是很重要,
但我單純覺得02年版跟05年版的差異實在太有趣,所以我忍不住寫了。
02年埃森版跟Uwe Kröger搭檔的小王子大概看起來有十一、二歲,
是個肢體動作比較自信的小孩。
而Kröger的死神也一秉風格,與小王子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只發揮話術攏絡人心,
在魯道夫宣稱如果自己願意,也是可以成為英雄的時候還發出一串很賤的笑聲XD。
(我必須承認,Kröger的演出就是這段讓我最印象深刻XD,就像死神突然多了一點人味一樣。)
05年維也納版的魯道夫看起來年紀小了一截,表演自然就生澀些,
不過作為一個受母親忽視的小孩,也許這種有點怯生生的樣子更加適合。
而在這個段落裡,
Kamarás的死神表情友善到即使他下一秒要摸魯道夫的頭誇獎他好乖我都不會訝異,
果然要欺騙不同年紀的小孩子需要的手段是不同的。
而成年魯道夫的部分,因為皇太子與死神合唱的”暗影漸長”是這部戲裡我最喜歡的曲子,
所以我聽過好幾個版本的魯道夫(05年維也納那個劇組就我所知就有三個魯道夫)。
就我手邊兩個不同版本的05維也納版原聲帶來看
(一張是演員到錄音室去錄的選集,一張是製作公司的邪惡陰謀,
把官方DVD的音軌抽出來當全本原聲帶來賣。),
我還是喜歡在錄影中演出的Fritz Schmidt的清亮音色,
聽起來舒服辨識度也高,聲音中傳達出來的情緒動搖也很明確。
可惜他是我聽過的三個魯道夫中最沒人氣的一個,不知道跟他不是傳統小生型的演員是否有關。
05年維也納劇組另一個魯道夫名叫Lukas Perman,錄音室版的卡司CD中收的就是他的版本。
Perman的聲音比較薄一點,也沒那麼亮。
而且不知為何,這張CD裡所有的曲子都演奏得比較慢,
(演員情緒沒那麼high,有時候聽起來幾乎像沒開嗓…..)。
Perman把”暗影漸長”唱得比較弱氣,算是以不同的方法來詮釋魯道夫這個角色的脆弱。
02埃森版的魯道夫是個名叫Jesper Tydén的瑞典演員,
這人其實是03-05維也納劇組的第一個魯道夫,
但我找不到他在這時期的影音,所以只單就他在02埃森版來討論。
跟小個子的Schmidt和清瘦型的Perman不同,Tydén的魯道夫可以說是十分英武,歌聲也非常洪亮。
不過他在我看到的埃森版錄影裡唱的其實是死神的高聲部,
演死神的Kröger反而唱的是皇太子的合音部,
難道Kröger的高音跟Kamarás一樣差不多在40歲左右時報銷嗎?
(讓我納悶的是,合唱版的”暗影漸長”其實是第一幕同名曲子的旋律重現,
Kröger在第一幕唱這首歌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問題,
為什麼在第二幕的時候就不唱了這點讓我想不通。)
2005年十月官方錄製的表演DVD現在還買的到,一個是只有音樂劇本身的雙碟版,
另一個是有附加花絮的三碟版,收錄了演員訪問、製作介紹、還有92-98維也納初演版的許多劇照。
(不幸的是05年重排版的劇照都被印在手冊上了,
不僅DVD裡完全沒半張,解析度還有點讓人哀傷。)
不過奧地利人有點懶惰,雖然DVD本身不分區這點很造福大眾,
但音樂劇不附任何字幕,直接請各地觀眾硬食德文演出。
幕後花絮有字幕,不過只有英文與日文........
十年前DVD發行時對岸有論壇做了中文字幕,
不過因為語氣實在讓我不太習慣,
所以我之前腦袋發熱,交叉參考了我找到的英文全本翻譯,編輯了另一個版本的中文字幕。
字幕時間軸也重新拉過這樣。
有興趣的人請到這裡來下載。
在我沒被砍帳號之前這個連結理論上是永久有效。
以下是原本中文字幕的製作人員名單以及英文版翻譯的資料:
中文by︰Magic Q and Genie
Inspired by︰fujisaka 回音 bright etc.
Specially thanks to: 英國蒼白
以上為對岸論壇伊莉莎白主義的成員 @ elisabethism.com
我拿來參考的英文版歌詞翻譯則來自英國網友OiaHavanah @ OiaHavanah Musicals
最後的最後,附上一張歷年來幾個德語版伊莉莎白的死神與皇太子們,上排是"暗影漸長"的場景,下排是梅耶林殉情事件。
(七張圖花了我兩小時排版也真夠嗆的,現在看看我5年前給Benedict Cumerbatch那篇文章排出來的照片集也真夠粗糙了,
在此對每天都在做這類工作的美編致敬。)
由左至右是1992-98年維也納首演版的死神Uwe Kröger,魯道夫不可考...可能是Andreas Bieber,但沒看到正面實在無法保證
再來是2002埃森版,死神Uwe Kröger,魯道夫Jesper Tydén。
然後是2003-05維也納重排版,死神Máté Kamarás,魯道夫Fritz Schmidt。
第四欄是2011-2014德奧巡迴版,死神Mark Seibert,上排魯道夫是Oliver Arno,下排的魯道夫則是Lukas Perman。
最後是我寫到這邊才赫然發現那張圖是被我放到上排的15年德奧巡迴版梅耶林劇照.......
(但我輸出前沒存檔又不想重做所以就這樣吧囧)
死神Máté Kamarás,魯道夫Thomas Hohler。
大圖點這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