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知道當初號稱這部戲是"亂世佳人"澳洲版的說法是哪裡來的
不過在我看來,與其說這部去年上映的"澳大利亞"是新版"亂世佳人"
還不如說它是"遠離非洲"的澳洲版比較貼切(下無雷)
當然啦,沒看過"亂世佳人"的我要這樣說是有點心虛
但我的確覺得"澳大利亞"跟"遠離非洲"的架構非常相似

1939年,莎拉艾許莉夫人(BY妮可基嫚)離開了濕漉漉的英國
啟程前往澳洲達爾文,決心將自己那個常年待在澳洲北部養牛的貴族老公帶回英國
不過,在達爾文港接應她前往牧場的卻不是她的丈夫麥特蘭艾許莉,
而是替她先生工作的放牧人(BY休傑克曼)
想當然爾,出身貴族的英國女性與過慣了馬背生活的牛仔在前往目的地的旅程中是充滿了摩擦
但等到莎拉抵達目的地後卻發現麥特蘭已經遇害身亡
而負責打理牧場一切的經理人尼爾弗萊契(BY大衛溫漢)卻是個吃裡扒外的傢伙
為了不讓弗萊契的陰謀得逞
莎拉決定親自上陣,與放牧人及其夥伴一起押送自家農場的牛隻北上
只是,由於人手極端不足,,所以趕牛的陣容相當奇怪
除了莎拉與放牧人等四人,還有酗酒的會計師吉卜林弗林(BY傑克湯普森)
白人與當地原住民的混血小孩努拉(BY布蘭登華特斯)以及艾許莉家的兩名女傭
押隊的則是華人廚子宋新(BY元華)
這支不知道有多少能耐的隊伍就這麼踏上了趕著1500頭牛前往達爾文港的旅程......

跟"遠離非洲"一樣,"澳大利亞"的片長也非常的長
前者有160分鐘,後者有165分鐘
然後同樣的我也被預告片給騙了
當年我之所以把"遠離非洲"給找來看,
不外乎是想見識見識這部由梅莉史翠普和勞勃瑞福主演的文藝片
究竟是如何奪下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罷了
但我沒料到的是愛情並不是"遠離非洲"的重點
真正的主軸其實是女主角凱倫布里克森在肯亞遭受的衝擊與作出的改變
男女主角駕著小飛機在肯亞草原上低空飛行的鏡頭到現在我依然印象深刻
反而是這兩位當初是怎麼看對眼的我是毫無記憶.....
而"澳大利亞"的情況也是類似
預告片給我的感覺是這部戲的重點會在於男女主角趕牛的那段旅程
中間安插點澳洲風光外加文藝片必備的起承轉合(互看不順眼→天雷勾動地火→吵架→大結局)這樣
不過,"澳大利亞"的編劇群所企圖描寫的
並不是艾許莉夫人與放牧人間那種老梗經典的淑女與粗獷男的戀曲記事
而是試圖在拍攝各種風貌的澳大利亞的同時,
盡可能政治正確的紀錄下來二戰前後的澳洲歷史
不管是在廣袤土地上縱馬馳騁的牛仔文化、種族歧視,
還是當時白人對原住民文化傳承所做出的干涉
這些才是編劇群真正想碰觸的題材
至於跟"遠離非洲"的設定極端相似,連爭執場面都讓我彷彿看到瑞福與史翠普再現的愛情故事:
愛好自由的男主角與想安定下來的女主角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我能保證,那真的不是重點,俊男美女的戀情只是餌而已

"澳大利亞"的企劃本身是很不錯的
雖然原本的計畫是找羅素克洛+妮可基嫚,奧斯卡影帝影后的雙料搭配這樣,
但克洛在這部戲的前製期間因為片酬問題而退出了企劃,男主角就變成了因為"X戰警"系列爆紅的休傑克曼
但男女主角的明星號召力還是夠強
(我個人是覺得找傑克曼比找克洛合理....克洛當然是很會演戲沒錯,但叫他演羅曼史男主角總覺得有點奇怪)
題材雖然不像"遠離非洲"一樣是真人真事改編,但有歷史做後盾的話,理論上劇情也不會爛到哪裡去
很不幸的是,導演巴茲魯曼鏡頭下的澳洲雖然的確美麗懾人
但"澳大利亞"實在是太政治正確了,
以致於從艾許莉夫人與放牧人口中說出來的一些對白頗有點教科書的味道
而努拉祖父在結局所說的那句「我們的澳大利亞」嘛.....
打死我也不相信1940年代時的澳洲會有原住民對白人說出這種話
除此之外,劇本想涵括的題材太多太廣
所以本該力道十足的部分,如對於不同文化間的隔閡與偏見以及階級意識部分的描寫
就顯得有點太過輕描淡寫
男女主角要對抗的本當是來自於白人社會上的強大壓力
但在戲裡他們所面對的好像只剩下派對裡三姑六婆交換的八卦素材的等級
給人一種「啊?就這樣?」的感覺
雖然我不是不能理解劇組想將"澳大利亞"的基調維持在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狀態下
(相較起拍攝原住民對白人殖民者的血淚控訴實錄,戰火下的愛情與親情之美絕對比較好賣啊)
而且相對起步調沉重的嚴肅作品來說,我也的確更偏好美麗愉快的片子
可是對於一部有著紀錄澳洲過去的野心的電影來說
這麼樣的拍法似乎不太足夠

在演員表現的部分
妮可基嫚在本片的演出似乎連她本人都不太滿意
不過其實我相當喜歡她在片子一開始的表演
莎拉艾許莉的貴族身分以及她對澳洲的陌生被演得很誇張,很做作
然而這段與"澳大利亞"本身的氣氛有些格格不入的喜劇風卻讓我笑得非常開心
袋鼠那段實在太經典了,絕對是這部戲裡我最欣賞的橋段
我是不知道妮可基嫚的英國腔講得怎麼樣
不過大體上來說,她所演出的艾許莉夫人還沒有糟糕到讓我想快轉的地步
而且若單以外型來講,妮可基嫚本身那種有些冷淡的氣質很符合我刻板印象中的英國貴族
所以即使艾許莉夫人不是一個很有創意的角色
但基本上她的存在還是很重要的

而貴為男主角,但卻連名字都沒有,從頭到尾都被稱為放牧人先生的休傑克曼
大概是"澳大利亞"裡被剝銷的最厲害的演員了
是的,因為"X戰警"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傑克曼的肌肉很大塊
但是巴茲魯曼在努力敘述祖國歷史的同時,
很顯然地沒有忘記要讓作品受矚目的先決條件是什麼:帥哥美女
只要觀眾心中對演員有愛,再怎麼爛的作品都會有人捧場
"澳大利亞"當然沒有爛到讓人想槌地痛哭,哀嚎自己為什麼浪費了將近三小時人生的地步
可是我還是得說兩大男女主角在視覺方面的確作出了不少貢獻
妮可基嫚在片中是衣服一套換一套,從帥氣的騎馬裝到柔美的改良式旗袍風的禮服都非常搶眼
讓她修長身材的優勢一展無疑
而休傑克曼演的既然是不修邊幅的牛仔,在服裝方面當然特別吃虧
在執行抓住觀眾眼睛這種任務時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度
當一個角色平常的裝扮實在乏善可陳,可是演員本人身材不錯時,
要想辦到這件事就只剩下唯一的一招了:扒光他!
反正脫的不是導演自己,所以巴茲魯曼是樂見其成
不但給了傑克曼大特寫還慢動作
刻意到我這個從小看好萊塢片子長大,自認為對各式芭樂鏡頭有著異樣的享受的人當場嘴角崩潰
爆出一陣與當下劇情相當不符合的大笑
但仔細想想,是說我為了吐槽這部分還鋪陳了那麼大一段,顯然我還是被影響到了......
巴茲魯曼真好樣的,的確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雖然是發揮在了錯誤的地方,成了吐槽素材)
咳,撇開歡樂的賣肉鏡頭不談,休傑克曼在"澳大利亞"裡總算讓我有比較滿意的情感演出了
不知道是他本人挑戲的偏好還是純粹是我碰巧都挑到他演的爆米花片來看
休傑克曼的文戲一直讓我很難投入,總覺得他所演的角色情緒轉折都不是很明顯
(金鋼狼那種對著鏡頭吼叫的情感戲不叫文戲......)
這在"奧克拉荷馬!"那種歌舞劇裡不會很明顯,
但在文藝喜劇或是非動作取向的劇情片裡就有點讓人介意了
講好聽點就是慢熱,還沒醞釀夠那段戲就結束了
講難聽點就是他在情緒掌握上的爆發力不夠強,和有對手戲的演員都激不起火花
而澳大利亞接近結局時放牧人在酒吧裡的那場戲終於讓我覺得比較自然了
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離成為一個更好的演員這個目標又近了一步

不過前兩位在"澳大利亞"裡的表現都沒有演反派尼爾弗萊契的大衛溫漢來的搶眼
老實說,"澳大利亞"中的角色多少都有些樣板,男女主角如此
弗萊契更是典型到一種連他什麼時候會出現在鏡頭裡都很好猜的地步
然而,這個據他自己說由於他和西恩賓都有個大鼻子,所以很適合演兄弟的緣故,
而得到了"魔戒三部曲"中剛鐸二皇子法拉墨這個角色的演員
硬是在這部片子裡憑著在影片中段烙狠話時的語氣讓我印象深刻
溫漢的戲我看的非常少,他在"魔戒"裡戲份本來就不多
而在"凡赫辛"裡演的修士又是個搞笑役
所以我怎麼樣都沒有料到這個演員能夠在講穿了其實很卒仔的放話橋段將弗萊契演的惡意滿點
那個濃厚的鼻音聽起來真是太惡毒了,在這段,弗萊契的威脅度滿分
(其他時候都受限於劇本的安排,而感覺更像的普通的嘴炮反派)

整體上來說,"澳大利亞"是部很賞心悅目的作品
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情節的發展沒有什麼意外性
男女主角的感情線、反派的行動、甚至是他們與原住民的互動都是如此
另外就是像我前面提到過的,太政治正確了
正確到在敘述原住民文化時甚至有點刻意的捧了這個元素一下
既然"澳大利亞"不像"鯨騎士"一樣擺明了是拍當地原住民傳說的作品
那麼對於是否真的有必要用片子中的手法來描述他們的文化這點我是存疑的
不過撇開這些不談的話,"澳大利亞"作為一部娛樂片的表現倒是及格的
外景出的非常漂亮(雖然歷史場面看起來有點假)
配樂也做的不錯
(片尾曲還是艾爾頓強作曲兼演唱咧,雖然我很丟臉的把他的歌聲聽成了休傑克曼的............
艾爾頓爵士的歌迷請不要爆走啊,這真的只是因為我是個木耳的緣故而已)
想要輕鬆愉快的享受賞心悅目的165分鐘的人
大可將"澳大利亞"列入片單
以上是我無雷的心得
再往下就是我電影看到一半時腦子裡突然冒出的無聊想法
所以當然有劇情洩漏
介意劇情地雷的人請小心蛤























我說,為什麼每次先掛掉的隊友一定是圓滾滾的白髮老頭啊喂囧
"澳大利亞"這樣搞,七早八早的發了好心的會計師便當
難道在努拉已經學會吹口琴以後這支隊伍就不需要原本的老伯音樂家了嗎,啊?
"神鬼傳奇"也這樣搞
瞧瞧人家溫斯頓多好心啊,開飛機載歐康納等人去亡者之城耶,結果呢?
整架飛機都被印和闐打下來了,飛機上四個人死的就只有溫斯頓而已,其他三個連擦傷都沒有啊喂!
其實好萊塢跟肯德基爺爺有仇吧囧
桑德斯上校....您究竟做了什麼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c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