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明主人翁是個少說也有30歲的憤慨青年
但這部戲所散發出的青春光芒真是耀眼到讓我忍不住有種我其實是在看校園劇的錯覺XD
雖然有一些受限於成本而無法盡情發揮的地方,但整體來說還是一部相當討喜的電影(下無雷)

阿嘉(BY范逸臣)是個離鄉背井在台北打滾十多年卻一無所成的樂手
在無比的挫折之下騎著機車..頭也不回地回到了家鄉─屏東恆春
本來只想爛在家裡當條米蟲,
但卻莫名其妙的被當鎮民代表的繼父洪國榮(BY馬如龍)一腳踢去幫不小心摔斷腿的老郵差茂伯(BY林宗仁)代班送信
不僅如此,他還被趕鴨子上架的被逼著與一群當地民眾組了樂團
擔負了在恆春度假飯店舉辦的演唱會上演唱兩首暖場曲子的責任
一肚子氣沒處發的阿嘉當主唱
交通警察勞馬(BY民雄)當吉他手
其實根本不是恆春在地人,只是碰巧路過的小米酒推銷員馬拉桑(BY馬念先)是貝斯手
教會挖來的12歲羅莉伴奏大大(BY麥子)是鍵盤手
車行黑手水蛙(BY應蔚民)則是鼓手
再加上堅持要來插花的茂伯
以及本業是模特兒,但不知為何被公司當成翻譯兼公關,負責協調演出事宜的友子(BY田中千繪)
這麼一支成員沒半個專業人士的雜牌軍究竟能不能勝任發揚恆春在地人榮耀的這個任務
只怕洪國榮這個召集人心中也沒個底.................

"海角七號"去年上映時票房好的不得了
雖然不知道這否又是另一個葡式蛋塔效應的好例子
不過當時看到台灣能夠再次出現非常成功的商業片時還是挺高興的
即便導演魏德勝的作品我只看過"海角七號"上映之前在PTT電影板上流傳,
為他因為經費不足而停拍的"賽德克巴萊"募款所剪出來的七分鐘片段
(而且只記得屍體模型的真實度還有加強的空間這點Orz)
縱使片中所有的演員我幾乎都沒看過他們的演出
我還是有著相當的期待
"海角七號"的故事相當單純,
就是一群根本不是玩音樂出身的人要想辦法在幾天內練習到能上台的地步這樣
但組成這個簡單故事的元素卻很複雜
整部戲夾雜了台灣的歷史、城鄉差異、人口外流以及人在異鄉的孤寂感
沒有一種情感有被特別放大檢視,只是很直白地攤在觀眾面前
做為一部並不是要反省什麼,或是深刻探討角色情感的輕快型電影
這樣的表現也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
畢竟要求一部作品在帶來歡笑的同時還要有什麼深刻涵義、震撼觀眾的情感表現也實在是太離譜了
縱使我並不是很喜歡故事交錯在日據時期與現代的這個安排
因為感覺上比較像是讓男女主角間的關係浪漫化的工具,
當年的當事人與其後代的存在與否反而對劇情本身影響不大
還或多或少的讓"海角七號"成本不足的情況變得更加明顯
(那個輪船航行的畫面不知道是動畫還是模型的成果,總覺得有些不自然)
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而演員的部分
雖然我在看的時候有建議編劇把角色精簡掉的衝動,把焦點集中在兩到三個人身上就好
省得還要花篇幅去介紹新人XD
可是想想一個搖滾樂團的人數其實差不多就是這麼多
講穿了也實在沒什麼好精簡的,只好把沒有一個角色特別重要的感覺怪罪給戲份要平均分攤上XD
還是來好好討論一下比較實際.....
整部戲演得最自然的是演阿嘉繼父的馬如龍
我這輩子其實沒見過半個鎮民代表(我連我家這邊里長是誰我都沒印象囧)
不過他為鎮民爭取福利的強悍和對繼子擔心在心裡又講不出什麼動聽的鼓勵時臉上的表情都很到位
(手上拿的那個黑色支票包更是奧義,超級台灣大叔XD整部戲最讚的服裝道具)
他的戲份不多,但少了洪國榮這個角色,"海角七號"絕對失色不少

接下來是表情自然程度不及馬如龍,但台詞討喜度大概整部戲最高的茂伯了
林宗仁不是專業演員出身(應該說"海角七號"根本就是他的處女作)
要拿他去跟馬如龍這個已經演了幾十年的演員比當然是很不公平
不過這位老先生一臉認真的講天兵台詞的確是舒緩了不少這部戲因為男主角的經歷而產生的低迷氣氛
所以茂伯的存在雖然很刻意,有幾場戲也簡直像來鬧一樣
我也不會想精簡掉他(?)

至於飾演男主角阿嘉的范逸臣給人的感覺其實還頗矛盾
對我來說,阿嘉不是一個很容易讓人產生認同感的人物
片子一開始他離開台北的那段劇情我不是不能理解
只是剛好長在台北的我實在無法產生共鳴Orz
而他回屏東以後只表現出了長期擺爛的潛力,這我也非常能夠了解,甚至還常常想身體力行XD
不過這麼多好理解的人格特質並不代表組出來的角色也讓人很好認同
再加上阿嘉是個不得不放棄自己的音樂夢而返鄉的樂手
臉上表情很難看是一定的,跟旁人的互動也不好
所以,"海角七號"中的阿嘉在戲裡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裡幾乎身上沒有半個優點,還渾身是刺
做為本片名義上的男主角卻沒有什麼空間來展現自己的魅力這點讓范逸臣吃了個大悶虧
表情沒變化不見得是演出的致命傷(瞧瞧基努李維在"駭客任務"系列裡的木頭表現多吃得開啊XD)
在"海角七號"這部其他角色都很拼命的情況下
阿嘉的木然與週遭的距離感是很獨特沒錯,但是似乎缺乏了點抓住觀眾眼光的的魅力

馬拉桑跟水蛙這兩人戲份說多不多,但說少嘛又好像比演警察的民雄還多(民雄淚目)
不過這兩個角色卻是我覺得個人故事與樂團生活間平衡抓的最好的
像鍵盤手大大就吃虧在他是小孩子,沒有什麼人生故事好講,結果就有點影薄
而女主角友子雖然有交代她的背景,但她因為樂團而暴怒的時候實在太多了
看著看著我都忘了她其實是個辦事吃力不討好的異鄉客
只記得她一直發脾氣而已囧
當然我會有這種感覺是跟角色定位有關,
畢竟馬拉桑與水蛙只需要在我腦袋裡建立起一個夠鮮明的印象即可
主角們卻是越立體深刻越好
想要讓主角們擁有這樣的平衡難度可是高得不得了啊
我只能說馬拉桑與水蛙這兩個配角有寫成功

最後是演女主角友子的田中千繪
因為她外國人的身分,讓我一開始其實有想討論她口條的想法
但轉念一想,她在戲中的角色本來就是個在台灣工作的日本人
研究她講中文的腔調或是韻律好像沒什麼意義XD
她的角色定位其實是最讓我不確定的一個
翻譯人員最常見的定位是兩個族群的橋樑
可是"海角七號"裡其實沒有什麼搭橋的需要
真要說,也只有做為翻譯本人的友子需要跟恆春在地人建立起成功的工作關係而已
嚴格來說她甚至不是樂團的一員
這麼一個典型局外人的角色卻很罕見地沒有被賦予觀察眾人的機會
所以即便我有點搞不清楚狀況,也還是覺得相當新鮮有趣
總覺得一般來說像友子這種一開始與主角群不合的角色如果最後有和解的話,
通常都會有對其他路人角色捍衛主角群的橋段XD
說些他們可能不是很專業,但是很努力,是群好人然後再加上點對每個人的感想或分析之類的話
我提到的這個芭樂橋是建立起對立角色對主角群其實是有歸屬感的快速手段
但編劇兼導演魏德勝選擇讓友子一直都是個局外人反而很老實
一個外國人要是有這麼容易在異鄉獲得歸屬感的話,
那我想外籍新娘的適應問題也不會成為一個問題了吧

"海角七號"是部看得出來不是很成熟的作品
角色有點太多,古今劇情結合得不是很完美
特效還有些陽春
不過整體呈現出來的感覺頗為誠懇
劇情有點沉重,但鏡頭下的恆春是光線明亮且活力充沛
(遺憾的是我對恆春的印象只剩下好吃到爆炸的黃牛肉乾而已囧,
好像是畜產試驗所那邊的產品XD)
真的要說非常出色倒也不見得,不過確實是部滿可愛的小品電影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dereraw 的頭像
    wandereraw

    太平洋兩端的雙人日記

    chic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