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PTT生態,台灣人喜歡戰南北;而很巧的美國人也愛戰南北(還內戰過咧)。
在很多領域都是世界先鋒的英國人當然更不會放過戰南北的機會(喂),
看題目就知道這部由英國BBC於2004年推出的古裝劇雖說包了文藝劇的皮,
還找了帥哥美女來演戲,但本質上其實還是在戰南北XD。(下無雷)

近年來我深深地體認到:心得就是要趁新鮮寫,不然早晚連劇情都忘得精光。
所以雖然我有四五部電影心得排隊等我把它從腦子裡擠出來等到都快發霉了,
我還是決定先來寫這部全長四集的迷你影集心得。

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中葉,歐洲的工業革命已經進入第二波,
急遽轉變的生產方式不僅產生了在商業中致富的新中產階級,
也顛覆了社會的勞力結構。
在工業發達的城市裡,不論男女老幼,只要年紀夠大就能進入工廠。
雖說能趁早對家裡生計做出貢獻是件好事,
但惡劣的工作環境和極長的工時對工人的健康,尤其是童工,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在英國曼徹斯特一帶的北方城市因為發明了更有效率的紡織工具而大量出現工業化的織棉廠的時候,
瑪格莉特‧海爾(BY丹妮拉鄧比艾許)這個出身於南方牧師家庭,
習於鄉間徐緩的生活步調以及婉轉地表達自己意見的仕女,
因為父親理查(BY提姆皮格特史密斯)的一個決定,便與自己溫暖的家鄉告別,
隨著父母來到英國北方的城市米爾頓。
米爾頓是個以織棉為地方主要產業的都市,在著重商業行為的這裡,
無論是經營紡織廠的生意人還是在工廠裡討生活的工人,
行為舉止都有著與南方截然不同的直截了當。
初來乍到的海爾一家人也因此對米爾頓多少有些不適應,
很快就找到教學工作的理查還算調適得當,
但瑪格莉特卻是一搬來就和當地織棉廠老闆之一,約翰‧松頓(BY理查阿米特吉)槓上了。
瑪格莉特對於松頓對待員工的方式極為不滿,
松頓也稱不上是欣賞這個對北方行事方式一竅不通,
但卻一來就對他的經營方式指手畫腳,
且似乎也瞧不太起的他們這些生意人的南方女性。
根據文藝片定律:『當兩個角色間的初識越惡劣,就代表這兩人間越有機會走到一起』這點來看,
正因為瑪格莉特與松頓間因為行事方式及想法的不同所產生的隱晦摩擦與角力,
這兩人對彼此也逐漸有了旁人難以建立起的了解......。

作為一個開始看這部戲時完全是一時興起,且尚未讀過原著小說的人來說,
全長四集的"北與南"真可說是部劇情發展快到匪夷所思的古裝劇。
好像英國的南北差異都還沒被枚舉出來一一戰完,
講穿了好像也沒什麽特別頻繁互動的男女主角就看對眼了。
不過,仔細想想當年我之所以沒有覺得95年版"傲慢與偏見"的達西與伊麗莎白間的進展有如光速,
其實多少也是拜了我早已讀過小說,對男女主角間的關係與互動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在,
所以看起戲時只覺得這兩人會發展出點什麽來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
假如我在把"北與南"找來看之前,
先看了願意花上好幾章的篇幅去交代女主角瑪格莉特的生長背景,
以及她搬到米爾頓前的生活的小說版來看的話,
搞不好我還會對電視劇這個強烈濃縮版鼓掌叫好也說不定。
但很不幸的,人老了就會變懶,
我並沒有很用功地在看戲前先找書來看,
所以,若單純用文藝片的標準來看"北與南"的話,
我是覺得這部戲在醞釀男女主角間感情的部分還可以下更多的功夫;
2004年這個版本的成品並不是不好,
只是在描述瑪格莉特態度轉變時有些含糊,以至於轉折不夠流暢,多少有點可惜。

好在"北與南"並不是一部完全靠男女主角間的火花來吸引觀眾的作品,
根據英國人自己寫的"瞧這些英國佬"這本書,英國人的階級觀念可說是根深蒂固;
因此,觀察身為中上階級的瑪格莉特在與藍領階級的工人們互動時雙方的反應,
對我而言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部分。
而松頓這個白手起家的幹練實業家對瑪格莉特父親的景仰,
固然有著對其學識與為人的尊敬,
但在我看來其實也有著對海爾一家比米爾頓當地人高出一截的社會階級有著些許憧憬的味道在。
相對的,瑪格莉特的出身雖然受到某些人物的敬重,同時也多少會產生反效果。
有時瑪格莉特的某些行為其實並沒有什麽瞧不起人的意思在,
但就是會很快地被對方視為是在用鼻孔看人。
這種矛盾的心態實在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題材,
社會地位較低的人固然有著與他人無異的自尊驕傲,
可是這種驕傲有時是否阻礙了階級間的交流?
同樣的,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在對相較弱勢的族群伸出援手的時候,
這個行為背後究竟有沒有優越感在作祟倒也難說。
"北與南"點出了這個深深埋藏在人心中的結,
且很有技巧地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可能後續,
不僅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還皆大歡喜地同時滿足了悲觀與樂觀兩種口味。

BBC年度古裝劇的拍攝水準向來都不錯,基本上只有對不對胃口的問題,
很少有選角詭異或演出不到位的情況。
"北與南"也是如此。
演瑪格莉特的丹妮拉鄧比艾許乍看之下並不是演得非常亮眼,
但要說她撐不起場面倒也不至於,而她也的確將瑪格莉特極有主見的一面表現得不錯。
想想這種低調的演法其實倒也適合那個還會要求女性溫柔婉約的年代。
單就這部電視劇來看,我並不會將瑪格莉特歸類到極有魅力的女性角色這個類別,
她有令人敬佩的地方(如堅定的道德觀和毫不猶豫地捍衛自己認定的事物的勇氣),
不過這些特點相對地也讓這個角色所能帶出的驚喜變少了些就是了。

而飾演男主角約翰‧松頓的理查阿米特吉(Richard Armitage,這人跟美國前國務卿同名,
我只好把他名字的中譯改掉幾個字....)在鏡頭下的待遇就完全不同於舉止力求平和持重的女主角了。
這個角色初次亮相便是在他經營的織棉廠裡,在漫天飛舞的棉絮中穿著全套的正式西裝緩步步入瑪格莉特的視野;
這個場景看在我這過敏人眼裡其實只有恐怖可言,(再想想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八成會得到塵肺症....嗯)
但還是不得不承認這個顏色幾乎只有黑白二色的鏡頭有著一種蒼涼的美感。
(請從40秒左右開始看)

縱使我第一眼就覺得這個長的根本是陰沉版修傑克曼的英國演員氣質實在是有夠晦暗,
臉色蒼白又有著一頭黑髮的,但四集看下來我竟然也習慣了,還覺得他演個廠長氣勢很夠。
其實文藝類的戲劇作品中的男主角多半有著深情凝視攝影機的特寫鏡頭大放送待遇,
可是阿米特吉演得真是有夠苦情,
以前的"傲慢與偏見"與"簡愛"裡的男主角雖然也不是沒有在情路上吃癟的時候,
但好像沒有一個臉上表情這麽震撼的,看了還會有股衝動想遞瓶啤酒給他,順便拍拍肩膀叫他請節哀......。
(我必須很慚愧的承認,我戲看到一半時差點把松頓歸類到媽寶型人物去,
因為這位先生真是在文藝戲碼中少見的重視家人;
不過因為他是男主角,所以事實上是不可能是媽寶的,不然要如何吸引女性觀眾XD。)
松頓這角色從頭到尾幾乎都是繃著臉,但奇妙的是阿米特吉試圖表現的情緒起伏卻是相當明確,
可說是表現相當稱職。

除了穩定的演出水準以外,這部作品還有著配樂動人的優勢。
不僅主題曲動聽,其他幾首旋律重現的變奏版本更是電波。
有連結有真相:這首曲子並不是一開始片頭使用的配樂,
不過在第三還是第四集的時候取代了第一集的片頭,變奏版本也常在戲裡出現。


簡單來說,"北與南"是部我覺得整體節奏略嫌倉促,但瑕不掩瑜的作品。
雖說基本上是被當做愛情劇來賣,但也不忘提到工業革命的殘酷的一面與微妙的階級意識等題材。
片中幾個紡織廠的場景還是特別跑到從前真的是織棉廠的紡織博物館拍的,可謂頗有誠意。
對BBC古裝迷你影集有興趣的人不妨找來看看。

雖說"北與南"大致表現不錯,但也不是沒有可以吐槽的地方XD,
而既然是劇情吐槽,所以再往下會有劇情洩漏,請斟酌後再往下捲。



























在工會決定罷工以為紡織工人爭取較好的待遇的時候,
有段劇情是工人聚集在松頓家門外,企圖叫松頓出來給個說法。
原本松頓是很冷靜地不打算出去做面對面談話的,但給湊巧來訪的瑪格莉特兩三句話一激就跑出去了。
我只能說戀愛中的人腦子都很有機會有洞嗎?
罷工中的工人只能從工會領取五先令的補助,與原本十六先令的薪水有著相當的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抗議的人想必有很多人都餓著肚子;餓肚子的人脾氣都不好這是常識,
再加上這是群眾抗議,只要有人一搧風點火很容易就會變成暴動。
瑪格莉特性格中有某種程度上的天真(我想是因為她的成長背景太過平順穩定的結果),
所以隨便亂建議人家出去以一擋百的來個理性溝通就算了。
問題是松頓這種從學徒一路當上老闆的能幹人士怎麽還會幹這種熱血有餘,但實際上危險到不行的蠢事?
其實瑪格莉特根本是想暗算她看不順眼很久的松頓吧XD,真是好陰險的一招借刀殺人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c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