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這個片名翻譯也是很XD

但反正是1976年的作品

我也不能介意太多(下無雷)

這根據揭發水門事件的兩個記者─

鮑伯伍德華(by勞勃瑞福)與卡爾伯恩斯坦(by達斯汀霍夫曼)的同名原著改編

這兩人當初只是華盛頓郵報的年輕記者

單純的只是因為覺得手上在採訪的一樁竊盜案走向詭異

而好奇追查了下去

但他們的調查卻一路牽連到白宮高層.......



因為我曾聽說過這部電影當年讓很多年輕人立志投身於新聞業

所以,就莫名的有了個這是"很精采的作品"的奇怪印象XD

感覺上就會是兩個記者上山下海,克服萬難然後伸張正義的故事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XD

真要說起來,這部電影少數被戲劇化的地方大概就是演員了

伍德華與伯恩斯坦兩人絕對長的不像瑞福和霍夫曼兩人這麼有舞台風采啊XD

至於劇情本身,反而是相當的中規中矩

沒有任何誇張的高低起伏

有的只有兩個記者不死心的採訪與收集資料

(挨家挨戶的照著名單拜訪.....光看我都嫌累啊XD)

承受來自各界的質疑與壓力

又由於故事橫跨了好幾年(1972-1974)

所以節奏跟我看習慣的現代好萊塢比起來慢了不少



片中兩大男角都是非常犀利的人物

能夠明快的釐清對話中的可疑之處

在面對相關人士時也能咄咄逼人和緊咬不放

讓我這觀眾看著看著都替被詢問者感到悲哀XD

撒謊技巧太過拙劣有時還真是會替自己惹上麻煩啊

→會被記者纏上啊

不過看了片中兩人的表現

我反而深深的覺得

想要當一個好記者,反應還真的是不得不快啊

要能盡可能組織起自己有的人脈資源、證人拒絕回答時要會旁敲側擊

(搖頭)我該說還好我不是新聞系的嗎XD

真是有夠辛苦啊



整部片的取光偏向灰暗色調

搭配嚴肅的議題以及兩人奇大的心理壓力

(如:身為新手、重大的政治新聞、高層人物的牽涉等等)

很成功的塑造出那種70年代電影常見的那種晦暗感覺

但很可惜的是

早在我看電影之前我就知道水門案的後續結果了

(誰能不知道呢OTZ)

因此,故事的緊張感方面對我而言被打了個折扣

又因為收尾收的比較倉卒(用幾句話快速的帶過)

所以感覺還沒搔到癢處電影就結束了

→畢竟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個很尖銳的故事

只能說:大概76年離尼克森下台的74年還不夠久遠吧XD

還沒辦法鞭的太明顯這樣?



若是偏好商業片,或是對政治不是很感興趣的觀眾

可能會看的有點悶

但是,若將這部電影作為一個時代的見證的話

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報社場景裡聽著打字機卡達卡達響

跟聽電腦鍵盤的打字聲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啊XD)

推薦給對水門事件有些興趣的人

雖然沒有深刻的政治陰謀解說

但可以大致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以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nderer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