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描寫70年代烏干達獨裁者阿敏的電影在07年上映時美國沒幾家電影院有放
不過之後卻以極高的聲勢橫掃當年各大電影獎的男主角獎項
所以在拖拉幾年後,我總算找來看了,老實說在看完這部戲的瞬間還真有點訝異(下無雷)

不過我並不是因為片中主角的行為感到吃驚,畢竟早在我看電影之前就對阿敏略有耳聞
而是為了這部戲竟然沒有爆出什麼更讓人感到難以相信的秘辛而訝異......

尼可拉斯‧蓋瑞岡(by詹姆士麥艾維)是個剛從醫學院畢業的蘇格蘭醫生
因為不耐於走上跟同樣是醫生的父親一模一樣的路
他很隨性地下了到非洲烏干達的醫療站工作的決定
殊料在他偶然幫了剛推翻烏干達總統歐波提的伊迪‧阿敏將軍(by佛瑞斯特‧惠特克)一個忙後
蓋瑞岡便莫名奇妙的成為了阿敏的私人醫生
就此享受起在偏遠地區工作的外籍醫生不可能擁有的榮華富貴與總統的友情
但隨著時光的流逝,阿敏這個雇主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大概是因為"最後的蘇格蘭王"這個故事是由蓋瑞岡這個統治者專有的私人醫生的觀點出發的
所以我下意識的有了這部電影會是類似"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非洲版的想法
不過,不知道是因為這部電影本意就不在捅破統治者創造出來的神話
還是蓋瑞岡這個角色本身的行為就有點爭議性的緣故
"最後的蘇格蘭王"並沒有給我ㄧ種劇組想要強調道德或人性的重要性,或是強烈譴責阿敏的感覺
這部電影更像是單純在述說一個故事
它只是給了觀眾一部分細節、一些史實,還有一些虛構的戲劇化元素
對於阿敏的暴行以及傳聞多半只是點到為止
究竟阿敏這個人是什麼樣的存在這點,"最後的蘇格蘭王"完全沒有直接給觀眾答案的意思
編劇與導演選擇將阿敏本身性格的多面性作為故事的重心
而不是將他的暴政直接列個清單這點讓我頗為訝異
對我來說,要讓觀眾融入一部戲最快的作法就是讓他們對主角起共鳴
而想要激起這種情緒的好方法就是在螢幕上建立起一個讓每個人都恨得牙癢癢的邪惡存在
只要主角有起來反抗該名反派,那就輕鬆得到觀眾一部分的認同了
可是"最後的蘇格蘭王"走的路線卻是大大的相反
蓋瑞岡對阿敏基本上沒有什麼仇視感,反而很享受兩人的友誼為他帶來的特權
像這種沒被熨斗燙過就會一直在旁邊玩得很高興的敘述者
很顯然不是設計來給觀眾激起同仇敵愾的感覺的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來沒有看過佛瑞斯特‧惠特克的演出
(相對的,看過"刺客聯盟"的我倒是很清楚麥艾維有多會演遜角)
所以我也不清楚相較起他以往的演出,究竟他在"最後的蘇格蘭王"裡的表現有多麼出色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惠特克真的有將一個領袖該有的群眾魅力演出來
而表情陰沉地講著偏激的台詞時,該有的壓迫感也沒少
雖說我自己是覺得他翻臉的時候情緒轉換得有點不太順
但我並不是很確定這是否只是點出阿敏這個喜怒無常的人物
在兩種極端的情緒間擺盪這件事有多麼讓蓋瑞岡恐懼的手法
所以也無法直接一口咬定說這是個缺點,只能說這部份是見仁見智

而詹姆士麥艾維,就像我在上一段說的一樣
他真的很擅長演這種過著有點失敗,但又還沒跌到谷底的人生的角色
跟阿敏比起來,蓋瑞岡固然比較有良知,但他自己卻也不是什麼人格高尚的人物
他那極端天真衝動的性格更是打從一出場就讓人很想替他搖頭
好在,身為一個情緒正常的角色,麥艾維在情感的表現方面就讓我好領會的多
不管是一開頭的受寵若驚、中段的春風得意還是後半的心虛與恐懼都演得很到位

如果期待在"最後的蘇格蘭王"裡看到什麼不為人知的阿敏
那恐怕會有點失望,因為我並沒有在裡面看到什麼特別個人的描述
不過若只是想看一個當年在非洲的西方人,可能會用什麼樣的眼光來觀察這個據說在任期內殺了三十萬國民的烏干達的獨裁者的話
那這部戲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c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