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HBO自製了"世紀的哭泣",將舊金山記者針對HIV的報導文學作品改編為電視電影
2003年,HBO再次向愛滋病這個題材做出了挑戰
所以有了這部全長六集的迷你影集(下有許多劇情)

不過,不同於走冷靜寫實路線的"世紀的哭泣"
"美國天使"雖然也有獨到的犀利之處
但卻比前者多出了些虛幻元素
甚至可以說是與宗教有相當強烈的關連
若再把影集保留了些許原著舞台劇的風格這點考慮進去
"美國天使"的氣氛幾乎可以說是有點迷離且狂放的

這個故事始於1985年的美國紐約
在80年代中期,HIV與愛滋病的關連已經確立
於70年代末期首當其衝受到這病毒影響的男同性戀者對這病毒自然是不會一無所知
但是,當普萊爾華特斯(BY賈斯汀寇克)與路易斯艾朗森(BY班山克曼)這對突然發現愛滋病已經悄悄入侵兩人愉快的生活的情侶真正認知到這件事的時候,這個事實依然讓他們措手不及
因為普萊爾的發病,路易斯飛快的搬出了兩人同住的公寓
獨留心碎的普萊爾獨自面對病魔
在此同時
同樣住在紐約的另一對夫妻喬‧彼特(BY派屈克威爾森)與哈珀‧彼特(BY瑪麗路易絲帕克)也和普萊爾與路易斯一樣遇上了嚴重的感情問題
喬是個年輕且有野心的律師
他迫切的想接受恩師羅伊柯恩(BY艾爾帕西諾)給他的大好升遷機會
不過,這個工作需要彼特夫妻遷往華盛頓特區
而這是患有焦慮症的哈珀極端不願意接受的變動
哈珀不穩定的精神狀況、喬的有志難伸以及他對自己真實性向的抗拒
全都讓兩人的婚姻生活充滿了衝突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羅伊柯恩雖然在法律界呼風喚雨
但堅守右派保守立場的他卻新近發現多年來拒絕出櫃的自己終究也屈服在愛滋病的魔掌之下
這五個角色分屬於三個主線,彼此的生活又因為支線劇情而互相重疊
組成了這個同時在幻覺與現實中掙扎的故事

乍看之下"美國天使"會是一部題材豐富到探討不完的影集
身為HIV帶原者的普萊爾在被男友拋棄後的心路歷程很值得大書特書
但被罪惡感纏身的路易斯又何嘗不是另一個很好發揮的角色?
喬是個虔誠的摩門教徒與共和黨員,但他的性向卻是跟自小所接受的價值觀大相衝突
哈珀恐懼外出,她的人生幾乎是繞著喬打轉,無奈喬對她卻毫無愛情
即便是將焦點集中在以上這四個人物的情感上
他們個人的故事都有足夠的潛能發展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幾個年輕人的部份就已經這麼內容豐富了
更遑論羅伊柯恩這個被曾經在冷戰年代大為活躍的麥卡錫主義者了
光是他是當年讓羅森堡夫妻因間諜罪被判死刑的推手之一這個背景設定就足以拍一部電影了
(柯恩這個角色是真實的歷史人物,羅森堡案也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實際案件)
不過,編劇並沒有選擇用這些角色的過去來充場面
"美國天使"的劇情完全集中在1985年
在劇情的交代上甚至可以說是節奏相當快的
絲毫不拖泥帶水的劇情加上極端有意思的角色群是這部影集的兩大優點

至於應該比較算是觀影障礙而不是缺點的缺點大概就是劇中大量的美國政治宗教相關的內容
以及無從讓人劃分起的「現實」與「夢境」
正如上一段所提到的,柯恩線的劇情與他在50年代的作為環環相扣
但羅森堡案的來龍去脈恐怕不是非美國觀眾會熟知的領域
而普萊爾、路易斯與彼特夫妻的部份則摻雜了基督教、摩門教,甚至是猶太教的元素
若想要深刻的了解角色們心裡的掙扎
那恐怕需要對這些宗教的教誨更為深入的認識才行
以我的情況來看,我最多就知道這些信仰不認同同性戀
但在聖經裡天使與預言者所代表的意義、摩門教裡對於男女關係的看法
猶太教裡某些經文使用的場合,還有猶太人對於種族傳承的重視等等對我而言都相當陌生
這個部份大概會是非美國觀眾比較吃虧的地方

"美國天使"的支線劇情有相當的比例是發生在現實與虛幻交錯的情況下
普萊爾在夢中與天使、哈珀還有自己祖先的對話無一不對整體劇情有著顯著的影響
哈珀服藥後在幻覺裡跟自己的對話則是定義這個角色想法的重要情節
這樣的表達手法固然有能夠輕易交代角色內心想法轉變的優勢
但對於我這種有點缺乏想像力的觀眾來說
反而會使我一直想要區分出究竟這個段落只是寫意式的在敘述這個人物的轉變還是的的確確就是該名角色所認知到的現實
再加上"美國天使"裡特意安排某些演員一人分飾多角
如普萊爾的醫生(BY艾瑪湯普遜)就同時也是普萊爾夢中的天使
這一點就讓我困惑了很久
究竟天使只是普萊爾對自己醫生形象的投射,還是另有其他含義?
而哈珀與普萊爾重疊的夢境到底只是巧合,還是真的該解釋成這兩人的精神在不同的時空中對話了
這樣的安排當然可以解釋成作者刻意的留白與曖昧不明
以便讓觀眾有自行思考探討的機會
不過,像我這種不擅長掌握這類劇情的人看起來就有些吃力

"美國天使"的演員卡司相當優秀
沒有一個人物不是被演的形象鮮明
賈斯汀寇克所演出的普萊爾有著小孩子般的撒嬌
但同時又有著少年的叛逆與成人的原則
這是一個非常率直的角色,也非常有魅力
他是整部戲裡最引人注目的角色
即便大部分的時間他都病奄奄的,不過依然燦爛耀眼

至於情緒轉折也很精采的班山克曼也相當不錯
他所飾演的路易斯就像是普萊爾的對比
普萊爾言行如一,他覺得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下了決定就不會回頭
但路易斯幾乎可以說是矛盾的集合
他愛普萊爾,但他因為愛滋病而放棄了這段感情,同時又為了自己這個決定痛苦不已
他是猶太人,雖然和普萊爾一樣平常不跟自己的家族打交道
不過他依然與猶太人千年來流傳的信仰藕斷絲連
他的同志身份理論上比較可能讓他的政治傾向偏向自由主義
可是他對美國這個國家的期望卻遠比身為保守派的喬來得更加理想化
班山克曼將這個易感的角色演得頗為自然
躊躇不決時的不自在與談論歷史與法律時熱情洋溢的表情都很不賴

接下來是飾演未出櫃律師喬的派屈克威爾森
老實說看到他的角色是同性戀時我還滿訝異的
畢竟我在此之前看過他的唯一演出是在"歌劇魅影"電影版裡的勞爾子爵
完全就是走青春陽光無憂無慮路線
說也奇怪,一下看威爾森轉成一個無論於公於私都過的很苦澀的律師倒也沒有什麼適應困難的地方
喬‧彼特這個人物的無奈、徬徨與恐懼都很明確的被演了出來
這是一個有著深厚信仰,但又不得不過著與之衝突的生活的普通人
喬極力的想要過所謂「正常」且成功的生活,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同
偏偏他這個期望又將自己壓的喘不過氣,反而將自己最不想面對的軟弱的一面給逼了出來
可以說是個相當精采的角色,威爾森也將這年輕律師的青澀之處演得很好
唯一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喬的故事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結局
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的感覺

至於哈珀,這個角色大概是我最有理解困難的一個
但撇開她那不知道該說是有趣犀利還是混亂不堪的內心世界不說
瑪莉路易絲帕克的演出感覺起來卻是相當慧黠的
縱使她的表情是刻意的平板化,不過帕克的眼神卻很讓人印象深刻

年輕一輩的角色裡還有一個也很搶眼的演員
就是飾演哈珀幻覺中的旅行經紀與普萊爾好友貝里茲的傑佛瑞萊特
前者被演的頗有做作的喜感,而後者則不論是語氣、舉止還是台詞都很精采到位
不愧是在1994年以這個角色的舞台劇版奪下東尼獎最佳演員的藝人

最後,是三位重量級的演員:艾爾帕西諾、梅莉史翠普,以及艾瑪湯普遜
艾爾帕西諾所演的羅伊柯恩發病前的強悍與病重時的脆弱轉換的很好
柯恩的茫然與否定心態出現的機會並不多,但絕對有辦法讓人記得

梅莉史翠普在戲裡扮演三個角色(一開頭的猶太拉比、喬彼特的母親與因為間諜罪而上電椅的艾瑟爾羅森堡),無一不是搶眼無比(艾瑟爾羅森堡的扮相幾乎跟維基上的真人檔案照一模一樣)
好萊塢的化妝術與造型設計固然幫了不少忙
但史翠普對這三個角色舉止的精準掌握當然也是值得誇獎的

艾瑪湯普遜的戲份其實說起來並不多
可是在"美國天使"裡面她所扮演的三個角色總算是讓我見識到她演技不同的一面
她的天使有著舞台劇式的誇張,醫生冷靜溫和,遊民則是眼神閃爍
也許她的風格並不是那麼讓我習慣,但有趣的程度並不會因此而下降

與其說"美國天使"的主旨是探討HIV與同性戀族群的關係
倒不如說是藉由箇中角色之口試圖對美國政治與一些想法作出分析與質問
幾個男角間的對話很漂亮的展現了各個族群分別擁有的偏見與包容
雖說有些劇情不是那麼合我胃口
(如彼特夫妻那個幾乎沒有交代任何後續的結局,我一直覺得作者對普萊爾和路易斯比較仁慈.......)
但確實是一部內容實在的作品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c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